引言:
SPC即統計過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主要是指應用統計分析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科學的區分出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的隨機波動與異常波動,從而對生產過程的異常趨勢提出預警,以便生產管理人員及時采取措施,消除異常,恢復過程的穩定,從而達到提高和控制質量的目的。
控制圖是統計質量控制的基本工具,是一種把代表過程當前狀態的樣本信息與根據過程固有變異建立的控制限進行比較的方法。其主要用途是提供一種手段,以評估生產運行或管理過程是否處于“統計控制狀態”。
控制圖提供了一種評估和監察過程是否達到或維持“統計控制狀態”的簡單圖示方法。判定方法是從一系列有序的樣本或子組中得到統計度量值或圖像與控制限進行比較而作出判定。根據判定的方式、數據的性質以及使用統計量的類型設計了不同種類的控制圖。“統計量”一詞強調,由于受抽取樣本或測量過程本身的固有誤差影響,樣本觀測值具有固有抽樣變異性。
質量特性分類
? 計量值 ( variable): 值可以取給定范圍內的任何一個可能的數值。
計量型數據是在連續尺度下,通過測量和記錄所考察的一組對象中每個個體的某種特性的數值大小而獲得的觀測值。
? 計數值(Attribute): 值可以取一組特定的數值,而不能取這些數值之間的數值。分為計件型、計點型
計數型數據是通過記錄所考察的一組對象中每個個體是否具有某種特性或屬性,計算該樣本中具有(或不具有)該特性或屬性的個體的數量,或者記錄所考察的個體、子組或一定面積、一定量之內某種特性或屬性出現的次數而獲得的觀測值。
控制圖的分類
v計量值控制圖:
均值-極差控制圖( )
均值-標準差控制圖( )
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X-MR)
v計數值控制圖:
不良率控制圖(p)
不良數控制圖(Pn)
缺陷數控制圖(c)
單位缺陷數控制圖(u)
選擇合適的控制圖
計量型控制圖
1 .均值- 極差控制圖( 圖)
均值—極差控制圖是一種適用于計量型數據的控制圖,通過周期性地采集小樣本(通常稱為子組)來監視和分析一個過程,并且將子組均值繪制為上圖(X-Bar圖),將子組極差繪制為下圖(Range圖)。
特點:
? 最常用;最基本;
? 控制對象為計量值;
? 適用于n≤9的情況;
? 均值圖用于觀察和分析分布的均值的變化,即過程的集中趨勢;
? 極差圖觀察和分析分布的分散情況,即過程的離散程度。
均值圖(X-Bar 圖)
控制中心線:
控制上限:
控制下限:
極差圖(Range 圖)
控制中心線:CL=
控制上限:
控制下限:
2 .均值- 標準差控制圖( 圖)
均值—標準差控制圖適用于計量型數據的控制圖,通過周期性地采集小樣本(通常稱為子組)來監視和分析一個過程,并且將子組均值( )繪制為上圖,將子組標準偏差(S)繪制為下圖。子組標準偏差常用于計算控制圖的上下控制限。
一般來講,當出現下列一種或多種情況時用S圖代替R圖:
數據由計算機按設定時序記錄和/或描圖的,因s的計算程序容易集成化。
使用的子組樣本容量較大,更有效的變差量度是合適的
由于容量大,計算比較方便時。
特點:
控制對象為計量值;
更精確;
均值圖用于觀察和分析分布的均值的變化,即過程的集中趨勢;
標準差圖觀察和分析分布的分散情況,即過程的離散程度。
U圖如下所示:
控制圖的應用程序
參考文獻:
[1]GB/T 4091-—2001《常規控圖》
[2] GB/T 17989—2000《控制圖通則和導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