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99rrr.com 2023-02-07 13:46 來源:中國機器人網
前言
對比傳統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的動作慢,負載低,精度不準...憑什么成為行業新寵?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近些年協作機器人因其特有的優勢,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工業、醫療、科研、3C電子等等領域,大有成為行業新寵的趨勢。但同時,協作機器人與傳統工業機器人對比確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點。這也是企業轉型需要考慮的問題。那么,在當前工業領域,企業要不要引入協作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的優勢到底在哪里?協作機器人是不是更符合當前工業領域的發展需求?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談談。
不容小覷的“缺點”
是適應工業發展還是拖后腿?
協作機器人與傳統工業機器人對比,確實有很多“缺點”。下面為大家一一羅列:
1.負載比工業機器人低,當前市面上主流的協作機器人負載主要在10公斤以下,而工業機器人負載從0.5公斤到幾百公斤,覆蓋面非常的廣。低負載的原因和協作機器人的安全要求有關系,當機器人負載能力變大時會導致自重的提升、電機功能的增強,這對于安全等級要求極高的協作機器人是個很大的挑戰,所以協作機器人的負載不能過大。隨著技術的發展,當前協作機器人的負載能力也在不斷的升高,最高國內已經出現15公斤負載的協作機器人。
2.比工業機器人的速度慢,一般協作機器人的最大線性運行速度,還不到工業機器人的一半,加速度更是遠低于工業機器人。因為協作機器人要確保安全性,它使用的電機需要兼顧安全保護的功能,這就導致協作機器人的速度不可以太快。
3.重復精度比工業機器人低,受限于自身的重量,協作機器人快速運行的抖動情況比較嚴重,雖然各大廠家在不斷的提升精度,但是和工業機器人相比還是要差一些,目前精度最高的是ABB的Yumi雙臂協作機器人,它的精度可以達到0.05mm,但是這款機器人的負載僅有500g。而市面上大多數的協作機器人重復精度只有0.3mm。
那既然協作機器人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點,為什么還要大量推廣和使用呢?這里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協作機器人的安全性是必要的前提,但是絕對不是它可以大量的推廣和使用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協作機器人的特點最符合當前工業領域的發展需求。隨著國內制造業的逐漸轉型,工業生產對自動化的需求開始從單機設備轉向全自動設備、全自動生產線,并提出了對全自動化生產線柔性化的需求。柔性化需求的出現使得調整能力差、智能化程度低的傳統機器人逐漸不適應產線,并誕生了適應柔性制造的智能協作機器人。
比如,日常使用的工業產品:手機、電腦、汽車、家電等等,其品牌、型號、種類千差萬別,每個產品都有不同的外觀尺寸、功能差異。尤其是當前的汽車工業,提出了定制化、個性化汽車的口號,加速了當前的工業生產逐步從單品種、大批量推動型生產模式,轉變為小品種多批次的生產模式。每個產品的工藝流程、加工順序、每天的產量都將變化多端,而且無法提前給出準確的預期。一條生產線只做一個型號一種產品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少。因此現在的生產企業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投資回報率,他們將更多地追求精益生產,而精益生產對設備要求的核心條件就是柔性、可擴展性、可重復利用。
插上智能“翅膀”
比傳統工業機器人更適應市場
機器人并不是人,外觀只是一個機械臂,稱之為“人”是因為需要它有更加靈活的應用,甚至可以像人一樣思考問題。當前很多機器人的廠家和集成商,把協作機器人成為智能機器人,就是因為它具備了很多智能的前提條件。
上面列舉了傳統工業機器人有很多優勢,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傳統工業機器人有哪些不完美的地方?
1.工業機器人具有較大自重,在同樣負載下,工業機器人的自重往往都比協作機器人大很多,甚至可以說笨重。而協作機器人,因為它的自重很輕,它可以輕松的移動、重新布局。這意味著它非常的柔性,可以經常的轉移位置,靈活的應用在不同的地方,而工業機器人挪動非常麻煩。
2.工業機器人編程方式較為困難,四大家族的每種工業機器人,編程方式都不一樣,普通工人和技術人員很難直接對機器人進行操作,且編程周期也較長。而協作機器人支持拖拉示教,可以直接把機器人拖拉到目標點,省去了大量的仿真、模擬、評估時間,可以現場直接調試。調試周期和修改周期大幅度的縮短,極大的提升了工程師的效率。
3.工業機器人讓人感覺不夠“友好”,它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心理壓迫更強。工業機器人大多數選用了紅色、橙色等醒目顏色提醒周邊人員注意,即便隔著圍欄,高速運行的機器人和噪音也會對周圍產生極大影響。而協作機器人,往往采用了藍色、綠色、淺黃色等溫和的色彩,它們的速度慢、噪音低,人員在旁邊工作完全沒有壓力。而且在交互界面方面,工業機器人的示教器界面往往具備科技化、復雜化的特點。而協作性機器人的示教器往往具備極強的親和力,界面簡單、操作簡便、提示內容支持中文和互動,甚至不需要輸入高級密碼就可以改變機器人的姿態。
企業為了降低風險、適應市場變化、提高投資回報率,一定要把錢用在刀刃上,企業就需要分布投資,根據客戶需求及時的調整生產線的配置和布局,這就是柔性。當產能上升時,企業可以添加瓶頸崗位設備以增加產能,這就是可擴展性。當這條線沒有訂單時,里面的設備可以用來做別的產品或者型號,這就是可重復利用性。協作機器人可以輕易的進行程序修改,輕松的進行位置的轉移,在生產線任何位置實現快速部署。當一條生產線沒有產能時,里面的機器人可以有針對的轉移到另外一條生產線去工作。并且它的安全級別很高,不用攜帶笨重的安全圍欄,僅需要一個安全激光掃描儀就可以確保無風險,這對于面積小、集成時間短、周圍都是工人的生產環境極其適用。
一次性的投資換取了最多的可能,大幅度提升了柔性、擴展性和重復利用性。而且機器人的價格和交期穩定,可以大幅度縮短設備的交貨期并且降低設備的價格。這才是企業生產選擇協作機器人的原因。
總結:
綜上所屬,協作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最大的不同是協作機器人是工業4.0的核心組成部分。它安全、靈活、柔性,而工業機器人適合于大負載和對速度對精度或者環境有極高要求的情況,雖然兩者在各自的領域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靈活、安全、小巧的智能協作機器人不僅能滿足企業柔性化的生產需求,還解決了傳統工業機器人投資規模大、投資回報期長、靈活度有限等問題,讓不同規模的企業都能輕松實現智能自動化,加速“智能制造”的普及和落地。因此,協作機器人未來發展應用空間會更大、更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