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99rrr.com 2022-07-22 15:3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7月21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2022年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介紹上半年廣東工業和信息化運行情況。
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比GDP增速(2%)高1.5個百分點,與全國比較看,廣東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全國(3.4%)高0.1個百分點,累計增速連續三個月高于全國。
同時,工業經濟“壓艙石”作用不斷增強,規上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2.1%,比去年同期(30%)提高2.1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4%,比去年同期(40.7%)高14.7個百分點。
“上半年,廣東全省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工業投資持續較快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廣東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東文指出,接下來,廣東將針對當前工業企業所急所盼,研究完善穩工業增長有關政策措施,出臺“穩工業32條”2.0版,鞏固工業生產企穩回升勢頭。
2.25萬家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
盡管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廣東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步伐仍未停止。
數據顯示,上半年,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比全省規上工業高0.6個百分點;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53.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比全省規上工業高2.9個百分點;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29%。
分行業來看,電子信息業增加值增長4.3%,石油化工業增長0.4%,電氣機械業增長3.4%,汽車制造業增長18.8%。
尤其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呈現較快增長勢頭,已成為工業經濟增長重要新動能。上半年,廣東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66.8%;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產量同比增長49%;無人機產量同比增長28.8%。
“新經濟、新產業是推動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從數據看,廣東應把握產業鏈重塑窗口期,堅持朝著更高水平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長遠發展需要在提振市場信心的基礎上,創造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新訂單,為新興產業發展循環造血。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廣東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途徑。據介紹,截至6月底,全省累計推動2.25萬家規上工業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帶動65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為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今年7月,廣東省發布《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指引1.0》(下稱《指引》),成為全國省級層面首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指引性文件。
《指引》系統提出了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2221”的總體框架,即: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核心”、數據資源和數字技術“兩大要素”、核心數字基礎產品和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兩大基礎”、以及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和服務支撐體系“一個保障體系”。
“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和主陣地,希望通過《指引》引導各地各部門、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數字經濟建設。”廣東省工信廳數字產業處處長萬淑萍表示,接下來,廣東省工信廳將持續擴大《指引》的影響力,使廣東各行各業應知盡知。其次,將其納入領導干部數字能力培訓提升計劃,使各級領導干部應會盡會,此外還將加強對數字經濟重點企業、重點人才特別是企業首席數據官的培訓,通過實踐更新迭代《指引》。
開展技改提升產業鏈競爭力
工業投資是上半年廣東工業經濟運行亮點。
上半年,廣東完成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8.1%,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高17.1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26.6%,比去年同期(22.7%)提高3.9個百分點。與全國比較看,廣東工業投資增速比全國(11%)高7.1個百分點。
據廣東省工信廳技術改造與投資處副處長姚瑞婷介紹,上半年省級跟蹤服務的投資50億元以上制造業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其中,7個今年計劃新開工項目已全部開工,形成了實物投資量;31個續建項目投資進度加快,完成投資額已超時序進度。
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陶鋒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情況下,投資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這時投資方向與投資結構尤為關鍵,政府應在有序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引導資金投向新型基礎設施以及新興產業。
林江也表示,技改投資將有效提升產業鏈競爭力,是廣東實現新舊動能轉化的重要方式。廣東省工信廳表示,2022年全年計劃推動85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爭取9月底前推動70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下半年,我們將繼續以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圍繞及時兌現政策、細化項目跟蹤服務、加快任務進度等方面,充分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為穩定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姚瑞婷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一核一帶一區”新發展格局下,廣東工業經濟區域協調發展也在不斷推進。從地市數據看,上半年,惠州(9.1%)、珠海(8.5%)、河源(7.1%)、肇慶(6.3%)、深圳(5.9%)實現工業較快增長。
產業園區正成為支撐廣東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廣東省工信廳工業園區處副處長譚艾婷介紹,目前,廣東已設立95個省產業園,省產業園有力帶動當地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珠三角核心區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人均GDP之比由2005年的4:1縮小至2021年的2.6:1。
據介紹,2021年,廣東省產業園工業企業數達8400家,其中珠三角核心6市轉移企業超過四成。其中,規上工業企業3650家,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876億元,同比增長28%,較全省同期(9%)高19個百分點。
目前,廣東已形成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配套產業群、珠江東岸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延伸拓展產業群、粵東能源及輕工產業集群、粵西臨港重化產業集群,吸引了湛江巴斯夫一體化項目、茂名煉油及乙烯項目、茂名東華能源項目、肇慶寧德時代項目、湛江中紙項目等一批投資百億以上重點項目落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