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99rrr.com 2018-08-31 15:54 來源:杭州硅谷小報
自學能力強、會外文的智能制造人才現在很吃香
在國企做了5年多電工的小金,去年從傳統制造業辭職,轉型智能制造,每月工資比原來翻了一倍多。如果一年后他想再跳槽到其他公司,工資還能增長20%-30%。
上周末,在人工智能小鎮召開的智能制造技術人才培養論壇上,與會者討論最激烈的話題是“人才”。在“傳統制造”往“智能制造”跨越的過程中,像小金這樣有基礎、肯學習的一線員工正在成為香餑餑。
智能制造人才缺口有多大?僅“工業機器人”的分支,全國行業人才缺口目前就達到了5萬人。為此,市面上已經出現專門開設課程培養智能制造人才的公司。
轉行智能制造 工資翻了一倍多
特意從北京趕來的小金,是第二次來杭州。去年8月,看好智能制造行業的他第一次來到杭州,參加智能制造方面的培訓班,培訓班為期兩個半月,還剩半個月的時候,他就收到了北京一家公司拋來的橄欖枝。
“我大學學的專業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畢業以后就一直在一家國企藥廠做電工。”小金介紹,傳統電工技術含量不算高,工作內容也相對簡單,“就是保證車間電力的正常運行和相關的維修、維護工作,所以每月收入也很一般。”
辭職前,他了解到智能制造行業人才缺口很大,薪資比門檻低的電工要高得多。來杭州后,小金掌握了機器人操作編程和相關設備項目調試、維護的專業知識。
目前,他在北京一家汽車配件廠工作,平時主要負責自動焊接機器人的調試和維護,這些機器人用于生產寶馬、奔馳這些品牌汽車。“現在月薪超過8000元,比之前翻了一倍。”小金說,原來一直擔心被機器人取代,現在卻成了機器人背后的“主人”,不但收入高了,而且目標更明確,“人才缺口太大了,只要積累兩年以上的經驗,會有很多大公司開2倍的價格挖人。”
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很大 培訓學員搶手
《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提出,要把智能制造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工業機器人被認為是實現目標的關鍵。目前,全國總共有7300多家機器人企業,人才缺口達到了5萬。
“這方面的人才獲取有兩個途徑,一個是高校培養,另一個是相關專業轉崗,從傳統制造業來。”杭州指南車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增龍說。早在2015年,有20多年機器人系統集成商職業背景的他就決定創業,從事智能制造人才的培訓和招聘。據他估算,現在有一半從業人員想要從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
指南車人才服務部部長楊旭認為,目前智能制造企業的人才需求主要有兩個:項目調試工程師和機械設計工程師,薪資普遍能達到5000元-10000元以上,所以相當一部分人參加培訓是為了這兩個崗位。
相比常規培訓,他們更注重實用性。除推出機械電器調試和機械設計等基礎內容課程外,指南車考慮到智能制造行業變化速度快的特點,每三個月相應課程就要作一次大的調整。“比如,現在新能源汽車制造很火,相應的汽車模擬仿真技術課程就要上新。”
在楊旭看來,如果有相關行業工作經驗,本身自學能力強、外語水平好,在智能制造行業發展會非常吃香:“如果還可以獨立打包做項目、帶團隊,保守估計,一年以后跳槽,工資至少能漲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