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99rrr.com 2018-03-16 10:33 來源:世界經理人 郁偉
“這是個幸福的時代。”
“我們是新時代的建設者,也是新時代的見證者和受益者。”
“擼起袖子加油干,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
“強大的祖國正在召喚我們每一個人,不忘初心,奮斗不息。”
大國重器制造者:弘揚工匠精神,擦亮國家名片!
超級工程建設者:擼起袖子加油干,刷新世界紀錄!
一帶一路開拓者:共建共贏,我們的前途是星辰大海!
《厲害了,我的國》播出后,反響強烈,影片中所呈現出來的大國風采與蒸蒸日上的新時代圖景讓無數觀眾心情澎湃。《厲害了,我的國》不只是為國家喝彩,也在向每一個勤奮去爭取更多幸福的中國人致禮。
《厲害了,我的國》取材自央視財經頻道的六集紀錄片《輝煌中國》,早先制作這300分鐘的紀錄片時,《輝煌中國》派出8個攝制組歷時三個月,走遍全國31個省區,拍攝了近3200小時的高清紀實素材、300小時的航拍素材,采訪了108個人物,可謂匠心大作。全片90分鐘,從不同行業不同角度講述了多個厲害的中國人的奮斗故事。比如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福建民營企業家陳德啟、中建利比亞分公司的總經理張作合以及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去世前的偉大故事……我們可以從影片種看到中國這些年來快速發展的軌跡。回到現實,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國家快速發展的浪潮中,這些人這些事都不陌生,他們激勵著每一個勇于挑戰的人。
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厲害了,我的國》還講述了一個個令世界矚目令旁人艷羨的中國超級工程和中國制造。它們承載著近些年來中國國民越來越強大的自信,承載著國人近些年來日益高漲的愛國熱情,承載著每個中國人發自肺腑的驕傲與自豪感。
《厲害了,我的國》用濃墨重彩渲染了一個個鮮明的事例,讓國人清晰地看到這些年來諸多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源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大指引。在這一偉大理論的指引下,中國在各領域發生著深刻巨變,置身這個偉大時代的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
我們看到了哪些?
1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
3月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聚。各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習近平總書記一語中的:“誰能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重中之重。
新時代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2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從圓夢工程到創新科技、從綠色中國到共享小康,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奇跡”——令世界矚目令旁人艷羨的中國超級工程和中國制造更是奮斗出來的。
《厲害了,我的國》用航拍高清圖像展示了中國砥礪奮進的五年來許多歷史時刻:振華30號”完成港珠澳大橋的最后吊裝、“復興號”動車組率先實現350公里時速的運營、首個太空實驗站“天宮二號”如期升空、“南水北調工程”完成通水運行、珠港澳大橋沉管隧道順利合龍等等。
影片中,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用48歲到60歲的生命見證一座大橋的完善;福建民營企業家陳德啟戈壁創業做百年企業的故事;雪域高原上基層干部入戶扶貧,都令觀眾動容,時代見證了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我們能學到哪些?
戰略布局的重要性,從國家規劃到企業發展再到個人成長
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和中國網,正是這些大國重器一次又一次的刷新著記錄,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制造強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我們知道,這些代表著大國重器的中國智造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功,正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高瞻遠矚,籌劃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家戰略才有了大國重器“英雄譜”上今天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2號”,以及磁懸浮列車研發、5G技術、運20、C919、AG600大飛機“三劍客”、蛟龍號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研成果,《厲害了,我的國》展現了一個國家邁向科技強國的奮進腳步,也讓國家戰略走近了普通人的視線: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國家期間,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這與同年10月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同組成了“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近5年來,“一帶一路”從無到有、由點及面,掀起了沿線國家務實合作的新高潮,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專家指出,“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的重大創新,不僅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也為世界和平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一帶一路”不僅是戰略上的創新,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具體建設過程中,不斷激發出各方面的創新實踐。其中,金融創新頗具亮點。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即是“一帶一路”金融創新的代表。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016年3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人才發展為支撐,推動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機結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對于民營企業家、長春市凈月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波來說,創新驅動戰略意義非凡:“這5年來,我們擺脫傳統發展模式,加大科研開發力度,為國產紅旗轎車設計出1000余種汽車零部件包裝;我們創新采用以紙代木工藝,為汽車包裝產品降低一半成本,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山東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公司橋吊隊隊長、工程技術部固機高級經理許振超代表從青島港無人碼頭——這個他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集裝箱碼頭的建設談及創新,“從碼頭開始建設到建成再到投入生產,我深深感受到,國家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必須走創新之路。當然,最關鍵的是觀念上的創新。”
“中國制造2025”:引領制造業從“大”到“強”
制造強國:決勝全球國立競爭制高點。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
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而“中國制造2025”則是助力中國經濟轉型、邁向創新社會的重要舉措。“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把結構調整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環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中國制造2025”針對全球傳統和新興產業發展趨勢,結合不同產業發展現狀,合理制定了逐步提升制造業的方案,使中國在全球各產業的價值鏈地位全面提升。
高頻詞“新舊動能轉換”
2017年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是我國培育新動能加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第一份文件。發展“新經濟”是培育“新動能”的重要措施。“新舊動能”是“新常態”背景下經濟增長的“雙引擎”。
兩會期間,“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代表說,“技術創新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基礎,品牌創新是新舊動能轉換的載體,機制創新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保障。”他提出,要讓中國的互聯網智造走上世界舞臺。
最后,相信《厲害了,我的國》會激勵、鼓舞更多的中國人拼搏奮進。作為前行在幸福路上懷著中國夢和中國智慧的我們要get: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我們都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五年規劃,確定奮斗目標并且用各種方法去一步步完成它;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我們都應該牢記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嘹亮號角正響的今天,堅持創新終能成就夢想;
對于管理者來說,推動科技創新要成為工作理念和思維慣性,企業要營造激勵創新的氛圍,包容創新失敗的心態,踐行創新文化。
厲害了,我的國!今天,我們都是主角!明天,我們將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