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99rrr.com 2016-08-10 09:18 來源:國際在線
8月8日,中國政府發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5年國家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這份《規劃》指出,到2020年,中國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將從目前的第18名提升至第15名,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此外,中國還將圍繞“深空”、“深海”等領域,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體系。
此次中國政府公布的科技創新規劃,分別從創新主體、創新基地、創新空間、創新網絡、創新治理、創新生態六個方面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要求,進行系統的部署。具體來說,這一規劃針對12項主要指標提出了要求。其中,《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國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要從目前的第18位提升到第15位,科技進步貢獻率從目前的55.3%提高到60%。對此,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表示:“(國家綜合創新能力)排在世界第15名是什么概念?就是進入全球公認的創新型國家行列。我們現在還不是。科技進步貢獻率從現在的55%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現在的15.6%提高到20%,這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是不是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一個重要指標。”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規劃對多項指標在未來五年將翻番或有重大躍升提出明確要求。比如,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翻一番;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由2015年的9835億元增至20000億元人民幣。
此次規劃不僅僅限于對個人和組織機構提出要求,同時也從國家層面上進一步加大對科技研發投入的強度,并定下了到2020年達到2.5%的硬性要求。而這一目標的制定源于一次對中國技術發展狀況的整體評估。“我們組織了8000多位科學家對我國技術發展狀況進行了一次評估,在13個重要技術領域的1350項技術中,有17%我們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有31%是并行水平,有52%是跟蹤的。我們由原來的全面跟蹤到現在‘三跑’并存?,F在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是1.4億人民幣,大概相當于2000多億美金,美國是4000多億美金,2015年我們用的錢是美國的一半,而取得了很多成果。”
根據《規劃》,中國還將面向2030年布局10多個重大科技專項,如量子通信、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智能制造與機器人、腦科學等。隨著近年來,“嫦娥”奔月、“蛟龍”潛海等一大批標志性科技創新成果出現,也讓世人對“中國創造”刮目相看。此次規劃也再接再厲,對“深空”、“深海”等關乎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體系進行“深度”布局。中國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司長許倞表示,“我們國家有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目標是要建立空間站。‘十三五’期間,我們還在考慮啟動火星探測,考慮空間開發利用全方面的問題,如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等。在深海資源勘探、國家海洋權益維護方面,我們還有大量的關鍵技術需要重點突破,一個重點部署的任務就是深??臻g站,要用深海空間站這樣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來集成提升我國深海技術和裝備的系統開發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