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99rrr.com 2016-06-21 14:15 來源:
“廣東一直走在制造業變革前沿,適合工業互聯網的落地。而佛山作為廣東智能制造的主力軍,借助工業互聯網的力量可以讓產業轉型的任何一個過程都有方法可遵循。”近日,GE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櫻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如是評價佛山。
在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期待與遐想下,工業互聯網的張力在全球工業領域滲透。4月,南方日報與佛山市組成的聯合調研組走進了“工業互聯網”概念發源地美國,參觀波音工廠,與思科等知名企業物聯網專家暢聊,感受數據、設備、人相交融的生產現場。而在工業互聯網的磅礴浪潮下,有家企業始終處于變革的風暴眼,那就是通用電氣(GE)。
2012年,GE發布報告《工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首提“工業互聯網”概念,試圖憑借“軟件定義機器”來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制造業的顛覆。
近日,調研組第一時間獨家專訪了段小櫻。在她看來,工業互聯網重新定義了全球的工業生產。它注重貼近本土市場,可在落地佛山的過程中助這座制造業大市轉型升級一臂之力。“工業互聯網已有不少成功實踐,佛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轉型規劃設計。”在老牌制造企業GE身上,同樣堅守制造之基的佛山找到了更多共鳴。
A.比工業4.0覆蓋面更廣可同步優化資產與運營
工業互聯網或者工業4.0指的都是工業領域的第四次革命,工業4.0從德國自身的技術和工藝方面的優勢出發,上升到國家戰略角度;工業互聯網更貼近美國的優勢,即信息技術領域的積累。相比工業4.0,工業互聯網主要以市場需求和行為作為主導。
記者: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掀起了再工業化浪潮,工業互聯網則成了這股浪潮中備受關注的一個焦點。GE是“工業互聯網”概念的提出者,在你看來,工業互聯網的最大特點是什么?目前中國正在推行“互聯網+”以及“中國制造2025”戰略,如何與工業互聯網相互融合促進?
段小櫻:工業互聯網依靠機器以及設備間的互聯互通和分析軟件,專注于工業制造企業整個生態鏈的智能轉型,通過高性能設備、低成本傳感器以及互聯網、大數據收集及分析技術等信息化手段,從資產優化和運營優化兩個角度帶來更多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核心能力提升,支撐驅動整個工業制造型企業的生態鏈,并帶來產能轉型。
而“互聯網+”以及“中國制造2025”,則是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政府提出的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戰略。無論是工業互聯網,還是“中國制造2025”,兩者面對的都是新形勢下的轉型挑戰,因此其內在本就是融合且相互促進的。
記者:當下與工業互聯網同為熱詞的還有德國提出的工業4.0,尤其在以制造業著稱的珠三角地區。以佛山為例,這座制造業大市的不少企業都在學習德國工業4.0的經驗。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工業互聯網與工業4.0之間的差異?
段小櫻:從概念出發,工業互聯網或者工業4.0指的都是工業領域的第四次革命,工業4.0從德國自身的技術和工藝方面的優勢出發,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工業互聯網更貼近美國的優勢,即信息技術領域的積累。相比工業4.0,工業互聯網主要以市場需求和行為作為主導。
具體而言,工業互聯網和工業4.0相比,第一大區別在于覆蓋面會更廣一些:工業4.0的重點在生產制造精益化的整個流程,而工業互聯網是覆蓋工業制造企業的整個生態鏈,從產品的概念、設計、制造、生產,再到供應鏈、物流管理乃至流向市場,所以其覆蓋范圍是制造型企業或者工業型制造企業的整個生態鏈。第二個區別在于概念的落實點。工業互聯網的落實點,第一是資產優化,第二是運營優化。此外,工業互聯網還更注重信息化技術的落地,更著力利用信息化技術推進工業制造進行轉型,產能提升。
記者:具體而言,工業互聯網的這些特點在落地的過程中可以為中國制造業帶來什么?
段小櫻:拿資產優化來說,它對中國制造業影響尤其大。目前中國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很多情況下并不允許額外的設備投入,而工業互聯網提供了更為現實的解決方式。
不同于淘汰現有設備,工業互聯網的部署出發點在于理解現有的生產線和項目的瓶頸,通過軟件和互聯互通的方式實現優化,在不增加太多新的投入情況下,助推現有的資產擴大產出。為此,我們需要追蹤每一個單位,大到生產線,小到每一個產品、每一個部件,都要從最底層開始布置傳感器對它進行監控,這是第一步。
其次,在對整個資產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細節都了解之后,我們對其有了優化的可能。拿風電為例,以前看到風扇不動了我要改變參數,都是通過維修人員人工報告再集中調整,但是工業互聯網允許他在一個智能終端看完以后,通過電腦系統發送指令,實現機器跟機器之間的互動。
在優化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根據市場需要、競爭對手動向、各區域的戰略布局和市場營銷策略等,從上游開始全面調整供應鏈。總結而言,資產優化的核心是人、物、料、生產線的鏈接。
B.以開放成員制打破壁壘為企業數據化管理建標準
工業互聯網聯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打破壁壘的整體,以更好地推動大數據在現實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間的整合,依托工業互聯網在各個行業領域推進開放性的協作。從能源、醫療到交通和制造業,智能化和連接正在定義各個行業。
記者:2014年,GE主導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請問這一聯盟的合作機制是怎樣的?工業互聯網聯盟可以為中國企業帶來什么?
段小櫻:2014年,通用電氣、IBM、思科和AT&T發起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IIC),目前聯盟已經包含來自軟件應用開發,數據運營商,工業數據終端設備以及數據傳輸設備供應商等領域的一百多家企業,其中也包括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
該聯盟采用的是開放成員制,目標是建立一個打破壁壘的整體,以更好地推動大數據在現實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間的整合,依托工業互聯網在各個行業領域推進開放性的協作。從能源、醫療到交通和制造業,智能化和連接正在定義各個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工業互聯網的標準作為一種正在建立中的行業標準,它并不是GE獨有的,而是行業共同遵循定制的。它將確保參與者能夠有效地組織生產技術運行、產業效能管理和所有的系統管理。
工業互聯網希望為中國企業帶來數據思維的轉變。GE與埃森哲公司的最新研究表明,工業企業的高管們對于工業互聯網的潛力和價值來源有著清醒的認識。比如,根據我們的調查,有73%的企業已經將其20%以上的技術總預算投資在大數據分析上——甚至有五分之一的企業將這一比例提高到了30%以上。此外,有四分之三的高管預計,在未來一年中用于大數據分析的支出還會有所上升。
記者:伴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中國對工業互聯網存在著巨大需求。但也有人擔憂,中國技術積累較差,要警惕在工業互聯網大潮中被邊緣化。在佛山,不少傳統企業渴望轉型,卻缺乏信息技術的敏感度。你認為,中國推廣工業互聯網面臨哪些挑戰?
段小櫻:標準先行,是任何國家戰略落地的根本。政府攜手行業加快制定標準,是中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參考國際標準并不意味著放棄靈活度。比如,工業互聯網在電子病歷上的應用,中國的人口分布、社保體制和制度系統的區別就要求對相關標準做一定的調整,認真對待這種調整本身也是一種科學的態度。標準的制定在充分了解技術的同時還要考慮落地的問題。
C.技術標準化與全球化是趨勢佛企可站在巨人肩膀上轉型
對于像佛山這樣基礎比較好的城市,將焦點放在工業互聯網上的好處便是產業轉型的任何一個過程都有方法可遵循,規避風險。雖然起步比西方國家稍晚,但佛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始做這個轉型規劃設計。
記者:廣東是中國的制造業大省,并一直致力于推動制造業的智能化、信息化變革與創新。產業轉型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你認為,廣東如果借工業互聯網之手推進制造業變革,到底應該怎么做?
段小櫻:作為工業大省,廣東在經濟運行“新常態”背景下,實現了持續穩定的增長。通過工業互聯網推動轉型升級,廣東首先應采用互聯互通的信息化手段進行資產優化。雖然廣東較全國來說情況更為樂觀一些,但基礎制造業的產能仍然有結構性的過剩。
具體從現代制造業項目實施的過程來看,除了著重推進設備的升級和軟件的互聯之外,工程師以及操作人員對于系統的熟悉程度,還有業務流程的改變也都至關重要。為全面掌握一個新的系統,用戶通常需要六個月以上的時間學習技能和熟悉流程。而在此同時,任何一個正在運營的業務還要盡可能不因轉型而被打斷。要善于利用工業互聯網的務實操作解決以上問題。
此外還要培育數據挖掘分析能力,利用數據進行流程優化和產業洞察。
記者:佛山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正努力向成為中國制造業一線城市的目標邁進。另一方面,佛山有大量民營制造企業,他們在技改、轉型的道路上遭遇了資金、人才等一系列難題。你覺得佛山該如
何抓住工業互聯網的機遇,突破發展瓶頸?你對佛山有何建議?
段小櫻:無論是珠三角的企業,還是中國其它地區的企業,首先面對的是標準化缺失這一大難題。工業互聯網的實施必然需要信息技術標準化在中國的推進。回顧以往的互聯網、通信以及整個產業的進化路徑,我們認為技術的標準化和全球化是一大趨勢。
信息標準化缺失,在佛山的智能家居產業領域有所體現。佛山家電業巨頭美的需要建立自己的智能物聯網應用,不然所有終端設備在和移動互聯網門戶做連接時都要做一個通道。智能家居的發展大趨勢就是從智能終端上采集所有信息,并通過物聯網傳輸到應用上,最后通過一個通道和所有的移動門戶都連在一起,實現“萬物互聯”。問題是,今天的物聯網缺了最重要的中間層。這一缺失主要體現在分析應用軟件和實時數據傳輸技術方面,而非硬件。美的也同樣面臨這一壓力。
對于像佛山這樣基礎比較好的城市,將焦點放在工業互聯網上的好處之一,便是產業轉型的任何一個過程都有方法可遵循,規避風險。雖然起步比西方國家稍晚,但佛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始做這個轉型規劃設計,并貼近佛山市場需求,進行本土化的工業互聯網改造。
記者手記
讓制造業充分享受互聯網紅利
在位于順德的廣東高云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室,CEO陳同興正在和美國硅谷以及上海的研發團隊討論一款FPGA芯片的設計。FPGA的全稱是現場可編程邏輯器件,這類芯片是可用在機器人、傳感器等設備上的萬能芯片,在國內一度存在研發技術空白。
如段小櫻所言,高端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高檔數控系統、工業應用等軟硬件的研發制造,在佛山乃至中國存在很大缺失。但是也有像高云半導體這樣的企業,開始有意識地填補芯片這種工業互聯網關鍵零部件的空白,從打造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這一更具戰略性的角度,助力佛山的產業變革。
回顧工業互聯網的誕生便發現,其概念締造者GE,是從1896年道·瓊斯指數設立以來唯一幸存在榜的工業公司,一度是世界最有價值的企業。然而2014年登陸紐交所的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上市兩個月之后市值便超越了通用電氣。有人這樣評論,制造業巨頭用了122年才做到的事情,互聯網新貴用了兩個月便做到了。
來自互聯網新經濟的壓力,工業巨頭GE與制造重鎮佛山都有同感。然而正如GE的CEO杰夫·伊梅爾特對這種壓力的回應,“上一個10年,由谷歌、阿里巴巴享受著互聯網紅利,如今互聯網從消費領域進入工業領域,GE借助大數據等技術,也能在接下來的10到20年享受互聯網創造的增值,締造實業強者。”
工業與互聯網一經碰撞,便釋放了難以想象的火花,佛山亦如此。于是我們見證了唯尚這樣借助數據化手段實現個性化定制的新興家具企業的崛起,目睹了美的等一眾老牌制造企業機器換人、打造高度自動化生產線的自我革新。
近日,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網站上公布“2016年廣東省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名單”。歐神諾陶瓷的“建筑陶瓷企業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營運系統建設”、來自廣東肯富來泵業的“互聯網+裝備用泵數字化設計創新示范”……多家佛山企業榜上有名。不知不覺,工業互聯網深入佛山企業、車間、產線,正締造著越來越多的傳奇。